第1970章 时间抹平一切,经济循环-《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2/3)页

      “傻不傻,朝廷只是给了陆路的,又不是将所有的都给商人,城池内的商铺坐商的商税、港口海贸的商税、互市内的商税以及还地于民的银子等等,这些还不够吗?”

      “够是够,可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商人们不会多收吗?”

      “第一,他们敢吗?过往客商那么多,能瞒的住吗?敢闹幺蛾子就要看看自己的脖子硬不硬了,。

      其次,虽然是官道和钞关,但这么一搞也算是商事的一种了,是商事就会有竞争。

      例如从洛阳去南京,可以直接南下经南阳到襄阳,顺长江南下,也可以经许昌、亳州、淮南、滁州,更可以经鹰城(平顶山)、汝宁、阜阳、淮南等等。

      道路又不是唯一的,钞关收费高了商人换条道就行了、侯馆的吃喝拉撒贵了、味道不好,那就不吃呗,总之就是逼着商人们做好。”

      “你这么一说倒是有道理,可……不对,这到最后了,银子不是还都进入了商人的口袋中吗?百姓们依旧是没有银子呀。”

      “蠢,修一条百里的高标准的官道至少十万两银子,府与府之间相距差不多三百里,这得三十万两银子。

      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百姓参与进来吧,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都是可能的,大明有多少州府、县城?需要多长时间?

      商人经商的确是赚到银子了,但必须得将赚到的银子拿出来修路,如此商人们就不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银子。

      直接参与或间接带动的百姓们手中有银子了就会流通起来,诸如修房子、吃点好的、买的家用的,这就能带动更多的行业,进而整个大明的各行各业都参与其中。

      只要各行各业都循环了,与商人们汇聚的银子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这就足够了。”

      “能达到平衡吗?”

      “不知道,官道的这个事儿是以十年打底的,长则三十年。

      任何的矛盾拉长到三十年的时间中,就会变得缓和许多,三十年时间足够朝廷来完善太多的漏洞,时间会抹平一切。

      其实吧,只要限制商人出海经商,那么这个问题就没有了。

      可海外诸国也在不断的发展,一味的封闭禁海不是长久之策,大明需要通过海贸和基础建设让银子彻底的流通起来,藏富于民。”

      “对,就是这个道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