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世界呢…… 世界是温柔的,大海也是温柔的。 海水试图冲刷干净伤口的血迹。 可这个温柔的世界,用尽一切方法,想要挽留你。 挽留你再看看人间,再感受一下世间的温柔,他还是轻轻地沉入海底。 这个身体,现在属于苏言。 而那个同名的少年,即便是记忆留了下来,可他的灵魂,却永远沉入海底永眠, 无人将他吵醒…… ……………… 台下,短发中年女老师,眼神忧郁,仔细思量着这首歌的旋律以及歌词。 能坐在这里,她的身份同样不简单。 魏丽,华夏著名女高音,民族声乐博士。 对于这位歌唱家来说,其实听到这里的时候,考核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因为这首歌的技巧以及音色,已经达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 现在,更让他关注的是这首歌本身想表达的情感。 如果之前,没有闫老师提到这个考生拥有抑郁症投海自杀的经历。 对于这首歌的理解,她也没有那么深刻。 这种感觉,就像是她教导自己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写作文——不要编造故事,去尝试写自己经历的事情,这样的故事,才会真正打动别人。 这首歌,同样如此。 这名为海底的歌,分类上应该算是独立民谣。 广义上来讲,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而随着音乐的发展。 所谓华夏的独立民谣,大多是那种不仅给人们听觉上的冲击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巨大的思考性,人们仿佛沉醉于这种独立性的歌。 在魏丽看来,这首歌是通过第二人称,表面是讲述少年溺海的事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向其他人展示抑郁症患者的内心。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 让她有种矛盾的感觉,既悲伤压抑,但又有些温柔和忧郁。 不过对于自己的这种矛盾想法,她倒是明白为什么。 无论怎样的情感,只有真正地去了解了,感同身受了,才会去走入这种情感内心不是么? 反之同样如此。 一个悲伤的、绝望的、痛苦的人,只有被了解,被感同身受,才会被人温柔的治愈。 在她看来,一首歌,致郁才能……治愈。 魏丽的目光落在桌子资料,这位考生的名字上。 并回忆着这个少年之前所说的梦想——用歌声治愈这个世界。 苏言…… 一次抑郁症自杀的经历,就能创作并演唱出这样的歌曲。 或许那样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个少年真的会实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