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行人上了城墙。 天气晴朗,视线良好。 往北望,远远的能看见皇宫屋顶。 “皇宫竟然如此高大,朕还是第一次站在城墙上打量皇宫。” “陛下,下面就是新民县。”陆侍中指着南边。 站在城墙上,偌大的新民县一目了然。 一眼看去,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密密麻麻的房子,一排排整齐排列。 其次就是好多人,全都是人。 “怎会有如此多的人?”文德帝发出惊叹声。 陆侍中介绍到:“新民县没有城墙,没有宵禁,加上山河书院的影响,很多读书人都租住在新民县。于是很多青楼楚馆,酒楼茶楼,纷纷跑到新民县开分店。 这便吸引了天下各地的商人,以及文人墨客,到新民县风流潇洒。人一多,各种商铺也随之增多。于是人就越来越多。” “原来如此!” 看着人头攒动的新民县,文德帝心中隐隐的兴奋。 “陆爱卿,此乃盛世否?” 陆侍中迟疑了一下,想说不是,又站不住理由。 于是他便说道:“新民县一地,乃盛世景象。但是城墙内,微臣斗胆,绝非盛世。” 文德帝点点头,“事实就在眼前,朕看得见。这里是新民县,繁荣就在眼前。” 说完,文德帝走到城墙另外一头,指着南城,“这里就是京城南城,混乱,贫穷,同样在眼前。两边有多大的差距,朕看见了,也知道了。” “微臣无能,死罪!”陆侍中干脆请罪。 文德帝摆摆手,说道:“和你没关系。你都说了,这是京城顽疾。几十年上百年留下来的顽疾。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不过在朕眼里,南城不仅是顽疾,更像是京城的一块补丁。破破烂烂,可不就是补丁。 爱卿同朕说了许多关于人口暴增带来的弊端,首当其中就是粮食压力。这一点,的确无法忽视。但是在朕眼里,京城人口暴增,好处远远大于弊端。 光是税收这一块,直接由户部接管,中间省却了多少道手续,减少了多少贪墨?地方上的税银伴随着各种摊派,十两银子最多只有一两能落到户部口袋里。京城有钱,户部有钱,朕就不用增加赋税,地方小民就不用承担沉重的摊派和徭役。这个好处,爱卿怎么没见到。” 陆侍中却有不同想法,“陛下,地方税银是定额,无论人口多寡,都必须如数缴纳。地方人口减少,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势必会加倍压榨留守当地的小民。” “这些灾民的原籍,基本上都是中下等县,一年的税银区区四五千两。这点任务,难道都完不成?” 陆侍中连连摇头,文德帝没做过地方官,不知道这里面的名堂。 他说道:“地方官府除了税银,还要养人。一个县,少说七八十号人,多的能有上百号人。人吃马嚼,一年开销可不少。靠谁支应,自然是靠着摊派。 地方每逃走一户人家,就意味着没逃走的人家,要承担更多的摊派。若是当地官员要兴修水利,支应县学,还有迎来送往,再贪墨一点,则需要更多的摊派。这对留守当地的小民极不公平。” 地方官府的鬼名堂之多,文德帝的确没那么了解。 但是他看得更深远。 “即便将扎根在京城的小民赶回原籍,爱卿莫非以为地方官府就会良心发现,减少摊派吗?摊派不会减少,然而却有更多的小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允许这些小民扎根在京城,至少能让一部分人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陆侍中很诧异。 他以为文德帝很保守,却没想到文德帝比他想象中的更开放。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自去年年底,陆续有地方官员上本,说京城抽干了地方上的人口。致使当地人口锐减,完不成赋税。此事,还请陛下定夺。” 文德帝沉默片刻,“此事,明日朝堂上商议。” “微臣遵旨!” 文德帝双手背着背后,望着繁荣的新民县。 “自太后过世,朕时常感到精力不济。” “陛下节哀!请陛下务必保重身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