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到船厂-《大唐农圣》


    第(2/3)页

    按照李承乾说的这个产量,恐怕,要不了几年,大唐内部江河湖泊上的船只,恐怕就都要换一轮了,这样,整个客运和物流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孙享福又问道,“驾驶这样的蒸汽船的船运人员,跟的上出船的速度吗?”

    李承乾答道,“有些紧张,航海学院的学生,都是香饽饽,教出来的人才,是要用于远洋航海事业的,所以,我想在蓝田技术学院这边,专门开设一个蒸汽轮船驾驶班,培训驾驶人员。”

    孙享福笑了笑道,“一个班肯定不够,可以将其分出来,专门成立一所院校,几千,上万规模的培养,未来,咱们需要用到类似人才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李承乾一想也是,现在才几十艘船,之前培训出来的几百人,就都用上了,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船只需要人驾驶,于是点头道,“老师说的是,回头,我让宇文侍郎,把这件事情办了。”

    这里,李恪想到了山南道那边一些跑船运的人,又向李承乾建议道,“咱们还得优先让那些有跑船经验的水手来学习,另外,长安一处学院不够,江陵那边,熟悉船务的人才更多一些。”

    李泰也是反应了过来道,“广州虽然有航海学院的分院,但往内地跑的商船,客船也不少,同样要着手培训。”

    孙享福笑道,“那就开三间学院嘛!咱们大唐,教老百姓学本事的机构,只嫌少,不嫌多。”

    三人闻言,都是一笑,此刻,他们想的,已经不止是驾驶蒸汽轮船方面了,其它行业,似乎也可以这样落实。

    只有程处默感觉有些郁闷,骑马打仗他行,开蒸汽轮船太高技术含量了,他不会。

    渭南码头的旁边,就是渭南船厂,太子号在码头上停稳了之后,船上一行人就上了岸,往船厂这边走来,刚进了大门,孙享福就看到了一号船坞里面,一个高大的钢板包木的船壳,由于目前还没有研发出炭弧焊技术,暂时,也只能采用这种模式打造船壳。

    这是渭南船厂正在研发建造的大型蒸汽货船,它的吃水,或者说载重,应该会超过三千吨,比刚才他们所乘坐的‘太子号’,大十五倍左右。

    而且,它的航行速度,只会慢三成左右,据建造前的预算,在江上的顺逆流平均航行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十二到十三公里左右,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行驶,三百公里没有问题。

    至于更大的五千吨海船,以及海军的战舰,则是在杭州湾船厂建造,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他们就不怕船造的太大跑不动了,在后世我国的海洋渔政船,都有四千多吨排水,而一战到二战期间,更是有许多载重达万吨的蒸汽动力货船问世,它的上限,还很高。

    但是,造船的技术,得一步步来研究发展,目前来说,五千吨的货船,都还只是在理论上可以完成。

    在任何时代,研发建造这样的大船,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建造了一年多,但还只是把船壳浇筑出来了而已。

    未来,它还要经历像现在量产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样的反复改良试验的过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够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而五到十年后,说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轮式发动机,就能问世了,早前,孙享福就说了一些关于它的原理,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阶段,模型机就快造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