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元康帝就有点不高兴了,“此书是朕想看,吩咐内侍监购买。邱大人莫非是想斩首朕?” “微臣不敢!但,陛下乃天下之主,岂能看着等邪书。” “是不是邪书,看了才知道。你们御史台逮着这本书大肆抨击,恨不得将写书的人大卸八块。你们让朕下旨,朕总得看看里面的内容吧。连内容都不明了,就胡乱下旨,此乃昏君所为。朕非是昏君,莫非爱卿是庸碌之人?” “陛下言之有理。邱大人实在是小题大做。”此辅崔大人趁机上眼药。 邱大人横眉冷对,“陛下,臣不是庸碌之人。臣一心为国为民,只是言辞激烈了些。” “你也知道自己言辞激烈。一大把年纪,以后说话谨慎些。不就是敲登闻鼓,朕都不着急,爱卿何须着急。” 元康帝态度平和,继续看杂书。 并示意几位爱卿继续商讨,最好是当场商量出一个结果。 崔大人大声领命,还冲邱大人笑了又笑,似乎是在嘲笑对方的愚蠢。 邱大人冷哼一声,不与蠢货一般见识。 和稀泥首辅温大人出列,“既然陛下让我等商量出一个章程,大家都说说吧。这帮举子敲登闻鼓,肆意辱骂朝廷命官,的确胆大妄为。但,一片赤诚之心,也需我等重视。” “依着首辅大人的意思,举子们闹事就算了?简直荒谬!”左都御史邱大人一天不怼人,就不舒服。 温大人捋着胡须,也不介意对方的态度,“罚,肯定要罚,但必须掌握好其中分寸。像是革除功名,就不必了。读书不易,大家都是经历过的。可不能寒了天下举子的心。 且,此次事件必然会传遍天下,将来史书上也会记上一笔。若是邱大人无所谓担上酷吏的名声,你尽管自行其是。” 处置几百个闹事举人,若是过分严厉,史书必然要记上一笔,酷吏的名声跑不掉。 何必呢? 身前身后名! 陛下都不甚在意,神为你官员却要喊打喊杀,不至于。 同时读书人,理应得饶人处且饶人。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同朝为官。 崔大人噗嗤笑出声来,“也难怪邱大人恼怒,这帮举子太不懂事,竟然指着御史台骂不干正事。不过,眼下西北正在用兵,北方连日大雪压垮了不少民房,南方部分地方旱灾以至于冬小麦或许会绝收。 这一件件一桩桩,在举子们心目中比区区一本《镜花缘》严重多了。你们御史台不关心战事,不关心灾情,只盯着杂书弹劾,未免太闲了些。难怪连参加会考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派胡言。本官不曾想到崔大人竟然如此短视。这不仅仅是一本杂书的问题,这关系到天下教化,关系到士林名声,关系到天下官员的名声。如何重视也不为过。” “可是,那帮闹事的举子却认为你们不能代表天下士林,甚至可以说天下士林的名声败坏,其中有你们一份功劳。人家可不认为区区一本杂书就能毁掉士林名声。” 崔大人针锋相对,绝不落下风。 这个时候,元康帝粗略地看完了《镜花缘》第一册,心情有点复杂。 这本书有没有败坏士林名声? 有! 肯定有! 有没有御史们说得那么严重? 没有! 这个绝对没有。 区区一本杂书,看的人多是闺中女子,闲来无事的太太夫人们,或是识字的小老百姓,影响力哪里比得上四书五经。 再说了,天下识字的人很少。 以人口比例来算,那是相当少。 很多做生意做得忒大的商贾,有钱吧,依旧不识字。最多也就认识自个的名字,商品名称,1贰叁之类有限的几个字。让他们看书写文章那是不成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