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朱棣的晚宴-《大明皇长孙》


    第(2/3)页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大胜北元的那一年。

    朱元璋觉得朱权的书卷气太浓厚了,作为他朱元璋的儿子,怎么能不善于带兵打仗呢。

    于是就让朱权和其他几位兄弟,一起到临清练兵。

    在练兵的过程中,朱权虽然不够勇猛,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是他擅长排兵布阵,沉着冷静,哪怕是遇到险境也没有丝毫的胆怯。

    运筹帷幄的神态,颇有一种韩信点兵的气质。

    这让朱元璋更为欢喜,须知一味的砍杀,顶多只是将军之流,能够坐镇中军,指挥全军的才是主帅。

    便是这般,在朱权回来的第二年,朱元璋就直接将朱权封为宁王,藩地大宁。

    大宁,可是大明的边疆要塞,地处喜峰口外,和北元接壤,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将这里作为朱权的藩地,可见朱元璋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哪怕现在的朱权,也才仅仅十四岁。

    能够这么放心的重用朱权,一方面是因为喜爱,另一方也因为朱权不是嫡子,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在朱元璋的心里,宁王朱权应当用尽一生的抵御外族对大明的入侵,镇守边疆。

    并且其后代子嗣也会在大宁繁衍生息,世世代代为大明护卫边疆。

    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朱权将会作为九大塞王之首。

    事实也是如此。

    两年后朱权就藩的时候,朱元璋就给了甲兵八万,战车六千,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更是作为朱权的直属。

    这般配置,简直就是九大塞王之最了。

    所以朱元璋想让朱权和大孙交好。

    毕竟一个是未来的大明皇帝,一个是未来最强藩王,自然是要关系和睦才是。

    当然,若是不和睦的话,那么朱权这里,可能就会有一点小变故了。

    .........

    次日清晨。

    朱英已经不怎么去茶楼的,茶楼那边的厨子,安排了几个住在院子里,只给朱英制作膳食。

    每日天还未亮的时候,秉笔太监郭忠就会过来提醒朱英该起床,批阅奏章了。

    幸好朱英没什么起床气,不然郭忠可就要遭殃了。

    不过也是因为起得太早,导致现在的朱英,已经有了午睡的习惯。

    毕竟赖床毁上午,早起傻一天。

    若不是朱英身体好,能扛,这几天下来,心态都要崩塌了,

    他所批阅过的奏章,将会由郭忠负责,带到皇宫里去。

    不过显然,随着他批阅速度的加快,目前奏章的数量也在快速的上升着。

    从早膳吃完,到将近下午两点的时候。

    足足三百本奏章,已经全部批阅完成。

    这些奏章涉及的内容,多数还是跟民生有关,主要来源便是户部呈递。

    朱英处理起来,还算是比较得心应手。

    要是碰到弹劾的奏章,那就没得办法了。

    秉笔太监郭忠,带着奏章离开没多久,朱高炽就上门来了。

    “怎么,这次过来没带你小姨。”朱英笑着问道。对于上次一同来的徐妙锦,他还是印象比较深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