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浩进入的是一号厅,因为他的报告就是在一号厅。 一号厅的学者数量明显增多,整个报告厅已经完全被挤满了。 好多人都是为了王浩的报告而来,有些人来的晚一些,又没有固定的座位,就干脆在后排或过道里找个位置,明显一号厅的座位还是不够。 主办方对这种情况也有所预料,他们在最后面的空地加了三排座位,其他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上午的报告是从九点开始的,前面就只安排了两个特邀评审做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能够控制时间的,也就不太可能拖延影响到王浩的报告,上台的两名特邀评审,都是国内顶尖高校的教授,知道大家对于他们的工作不感兴趣,都是在等待王浩的报告,但还是很沉稳的做报告。 两篇报告的用时都不长,各自有二十分钟左右,再加上中途的间歇,时间就已经来到了十点钟。 王浩站到了报告台上。 当真正站在报告台上的时候,他不由得感叹的刚才两名教授的心里素质,不谈两侧的评审组团队,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三个图灵奖获得者,一个菲尔兹获得者,能认出来的还有两名科学院院士,其他有些面生就不太清楚了,但能坐在第一排,也肯定是领域内的顶尖人物。 面对这么多数学、计算机领域的大佬,能从容的把工作报告做下来,过程中看不到丝毫紧张,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王浩都感到了些许紧张,他转头看向另一侧,还有几个记者支着摄像机在拍摄,其中还有来自中央新闻的记者。 “可能会上新闻吧?当然前提是报告顺利进行……” 他思考着。 现场评审、听众的阵容实在是豪华到了顶峰。 王浩深吸了一口气,朝着工作人员挥手示意,准备好的内容就映到了投屏上,他也跟着开口道,“大家应该都知道魔方破解器,是一种能够快速计算魔方还原步骤的软件。” “里面包含了我所研究的最新算法,我称呼它为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算法,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个算法的核心是通过排除无效、排除混乱来实现进位。” “但它并不是一个有确定构成的方法,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构架,是一个逻辑,或者是一个思考方向。” “那么莪们就从整个系统的构架开始论证……” 王浩做了一个简短的开篇介绍,随后就从系统内部事件关系开始论证,又很快转到了事件关系的数学运算。 一步步,由浅入深。 在最开始做论证的时候,会场内好多人都能够跟上思路,后来难度慢慢的提升,有些人就开始感觉复杂,但他们还是很认真的听,希望能够赶上进度。 一则是因为这种算法已经应用到软件中,未来应用前景肯定是非常广泛的。 二则也是开篇非常新颖,针对算法的研究,从事件和事件的关系来论证,仿佛是切入到了复杂性理论的内容,后续又以数学的方式转变过来,让每个人都感觉非常的有意思。 这是一个非常独到的切入方式,只是看了一个开头就知道,整个算法肯定是非常巧妙的。 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包括前排的专家评审,也包括后面的其他人,会场里只能听见报告台上的声音。 这大概是会议召开以来最安静的报告。 随着报告内容的展开,渐渐有人开始跟不上思路了。 有效与无关进位算法,难度上来说还是非常高的,主要是牵扯的内容覆盖好几个领域,其中有些论证非常烧脑,感觉是绕来绕去,想全部理解很不容易。 即便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脑子稍微转的慢一些,也很难持续跟上思路。 这还是王浩讲解的非常细致,遇到难点就会反复的说明,甚至还有百分之四十理解加成的情况下,否则绝大部分人都会跟不上思路,能真正听懂的有几十个就不错了。 王浩做报告的方式和给学生讲课的状态很像。 这让台下不少人非常感激,像是其他学者做报告,好多不会考虑台下人是否能跟上,只要有人能跟上就可以,评审能够听得懂、能够理解,其他顶尖的学者能够听懂、能够理解,就已经可以了。 即便王浩讲解的非常精细,也依旧有超过一多半的人跟不上,慢慢的跟不上的人数更多了。 有些人都是跳过不懂的内容,就把那些当成确定的公式、定理来理解,后续才能够勉强跟上。 这些人中,就包括坐在中间的马文钧,他为了王浩的报告提前来了一个多小时,找了个中间的位置坐下。 马文钧之所以来的这么早,如此积极的来听报告,当然不是对报告本身感兴趣,他只是希望能够找到报告的问题。 虽然希望非常的渺茫,但他还是要努力的去做,因为他不想看到王浩声名鹊起,既然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节,自然就希望对方泯然众矣。 如果能够在报告中找到问题就是最好的。 这可是被国际关注的报告,为报告前来的学者数量超过一千,结果听到的却是一份错误的报告? 这会让会议成为笑话。 王浩的报告也会成为学术圈里的笑话,肯定能够被谈论很久了。 当然了。 马文钧也知道报告不太可能有大的错误,因为论证的算法已经应用在软件上,能够快速计算出魔方还原步骤就是明证。 假如真的出现了大错误,也根本不用他来质疑,评审组和其他的顶尖学者,就肯定能够当场指出问题。 但是,马文钧还是不甘心,他非常认真的投入到报告中,比其他人看起来都有认真,自从报告开始以后,他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就只是认真的在听、在理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