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久而久之,就走向了半中不西的路子。 云珩沉吟了一下,回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望、闻、问、切。 “刚才这位同学问的非常高,中医靠什么治病,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怎么去区分病症,怎么去辨明病症,只有明白这个病是怎么回事,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去治疗,靠什么去治疗。” 说着云珩在“望”字上面圈了一下:“中医的诊病手段大家都知道,望、闻、问、切,望诊排第一。” “那么什么是望诊,说的直白点就是察言观色......” 说着云珩顿了顿,笑着道:“我最初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就很不理解望诊,因为那时候开始学的时候我也观察人,总觉得边上同学了老师了气色差不多,有的人哪怕没精神,也可能是没睡好之类的,究竟怎么从细节方面去判断病症呢?” “都说红色代表心脏,黑色代表肾脏,黄色代表肝脏,可是真正去看的时候,想要在肤色中去区分,难度相当大,一会儿看着这个人好像脸色有点发黄,好像又有点发黑.......” 不少学生都纷纷点头,云珩一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一些学生其实明白这一点,有时候看着看着,其实因为心理暗示,是很容易出偏差的。 有人说脸色黄,自己下意识看着就脸色黄,有人说脸色黑,你原本看着不黑,看着看着好像都有点黑了。 “其实这就是不得其门。” 云珩笑着道:“因为从一开始我们的关注点就错了,望诊,察言观色,看的方面很多,我们总是把自己局限在看人家肤色或者脸色上,越看越不得劲。” “如果换一个思路,我们不是中医,而是心理医生,从患者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观察他的每一个细节,走路,走过来怎么样,精神状态,是不是没睡好......” “最关键的一点,中医四诊不是分开的,我们看不懂可以问,不要单纯的去看,问哪儿不舒服,为什么没睡好?” 说着云珩又在闻和问上面画了一个圈 “在问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异味,询问的时候也可以注意,有没有出汗......当一系列东西结合在一起,你心中有了一定的判断和思路,这时候你再看,就能看到更细致的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