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心胸宽广的三司使-《大宋好儿郎》
第(3/3)页
老汉这个词在现在带着贬义,大抵有些老东西、老家伙的意思,美髯兄急匆匆的走了,有些声音隐约传来。
“那个老儿在哪里?去打探一番,看看他何时回京。”
这群人远去,有个农人怯怯的道:“晏相公,那是咱们尉氏的豪绅梁英和黄固,都是有手段的……”
“那个胡子漂亮的就是梁英,晏相公,您为何不动手?只要您说一声,小人就能打死这些人。”
在农人们看来,晏殊能碾压那二人毫无压力,可他为何不动手,几骑飞速而来,却是尉氏的官员。
“晏相,隔壁村的水井已经打出水来了,那些农人正在喊着陛下万岁呢!”
晏殊嗯了一声,有农人不忿,就把刚才那二人的事儿说了。
那官员顿时火冒三丈。
“晏相,只要您一句话,下官马上带人去收拾了梁英。”
晏殊这两日在尉氏四处奔走,把许多在其位的官吏都比了下去,他这种身先士卒的行为得到了百姓和官吏的赞誉,呼声响彻云霄。
当然,百姓是真心实意的欢呼,而被晏殊驱赶着干活的官吏们大多在叫苦。
可没法啊!
看看晏殊,人家可是坐不垂堂的宰辅,可干起活儿来比咱们还精神,这让咱们连偷懒都不忍心啊!
而且晏殊的喷子之名在京城周边广为流传,大家都觉得他刚才的举止太反常了。
“罢了。”
晏殊淡淡的道:“做事情重要,老夫的个人荣辱倒是算不了什么。”
“晏相高风亮节,我辈不如。”
官员们拱手表达钦佩之情,而且是真心实意的,边上的农人都纷纷赞美着。
“晏相公这心胸,某看比韩公都高,这首相也能做一做。”
“换做是某,方才定然要翻脸,然后让他们跪着求饶。”
“所以你只能在这里种地,而心胸宽广的晏相公能做三司使。”
“……”
众人一阵赞美,晏殊的神色却依旧是淡淡的。
稍晚,他又去了县城里,临时驻地很简单,尉氏县拨了一个小吏来伺候晏殊,见他回来就去烧水。
洗澡更衣,晏殊回到了书房。
稍后他召集了随行的官吏议事。
“尉氏这边差不多了,回头咱们就准备回京。”
晏殊看着瘦了些,不过精神还好。
“晏相,此次虽然旱情严重,可总算是应对及时,把损失减少到了最小,咱们三司准备的钱粮大概用不到一半,可谓是成功了。”
晏殊点头,官吏们都兴奋了起来。
此次跟着晏殊出京虽然辛苦,但总算是完成了任务,回京后按照晏殊的秉性,定然是要给他们表功。
立功就是升官的资本,所以多多益善。
众人一阵欢喜,有人起身道:“晏相,既然如此,那咱们可否……”
他看看大家,堆笑道:“可否喝点酒呢?也算是庆贺一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