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肃正朝纲,攘外安内 第146章:伐李-《大乾监国太子》


    第(2/3)页

    这也是监国太子在邸报上面所说的一句话,并且深得读书人的认可。

    于是,贞元二十四年八月,邸报以前所未有的增发量,成为了学术交锋的战场。

    萧奕知道立新学有多难,也知道格物致理、攀登科技树这条路到底有多坎坷。

    然而,难,也要走。

    不得不走。

    开民智的结果自然是好的,这是前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发展最后验证的成果。

    不是脑海里面想象的那种,开了民智之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萧奕是亲眼见到过的。

    亲眼见到,亲身经历过,自然也就有很强的信心,也知道该怎么去做,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真凭实据,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实践证明,没有根基。

    且不说,邸报上面的学术战场,只说这夏日炎炎,燕王殿下平定了董贼、袁邵的叛乱之后,朝堂上关于一件军国大事的争论却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到了需要监国太子做决断的地步。

    事情很简单,岳红翎在隆德府驻守,朝廷也在想办法收拢当地的人心,却还是引发了地方上的激烈抗议!

    说到底,还是有人不甘心,也有人想要上进。

    隆德府在李原的治理下,却也也算是安居乐业,可和朝廷来了之后相比,其实还是不如的。

    可就算是如此,就算是朝廷给出了各种仁政,各种惠民之策,各种安抚,隆德府的百姓还是有一些不愿意买账。

    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朝廷给的还是太少了。

    他们明明可以得到更多。

    最后,隆德府那边就出现了不少马匪,他们速度很快,完全就不像是正经马匪,不为抢劫,专门杀人放火,扰乱隆德府。

    杀了一批有一批。

    以至于隆德府的百姓越发对朝廷不满了。

    要不是朝廷来了,他们肯定是能够过上好日子。

    隆德府的不少地方也就出现了反叛,看起来是官逼民反,可多多少少有一些有人利用了百姓愚昧无知的影子,鼓动了百姓们造反。

    这种情况下,怎么解决隆德府的问题,怎么彻底收回河东道的民心,也就成为了头等大事。

    燕王那边,已经不用他们上心,也无法上心,那些地方现在都是燕王殿下的,太子殿下似乎和燕王殿下合谋,在太子殿下的支持下,他们又能说什么。

    既然如此,治理陇右道、河东道,也就成为了他们的重心。

    为此,萧奕自然也就定下了贞元二十四年下半年的军事基调,那就是收复河东道。

    第二则,是兵出秦州。

    这个兵,乃是京师禁军之一的龙武军,也就是韩世重大将军。

    此人本就是秦州人,早年还是一个泼皮,后来,岳山镇守在金城郡的时候,看上了韩世重的勇猛,便收了他为弟子。

    经过这些年的教导,韩世重也从一个都城内的泼皮,人人厌恶的无赖,变成了知兵事、性稳重的朝中大臣,且破格被监国太子萧奕提拔为兵部尚书,凤凰岭一战之后,彻底进入了行伍,开始掌兵。

    收复河东道,必然要面临李贼和蒙元联合的后患,也必然要引起边关的一些动荡。

    陇右道成为了京师的粮仓,不能没有重兵把守。

    换下镇守了西凉之地十余年的西军,同样也有考量,这些西军的将士,要么已经年老,要么,早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要么,被十几年边关的戍守生活磨灭了棱角。

    这些西军的忠心也就需要考量了。

    既然是新学新政,那自然很多事情都要焕然一新。

    边军同样如此。

    没道理,已经掌控了陇右道,却不掌控陇右道的边军。

    最关键的是,金城郡也就是兰州城那边,有一个宁王萧战。

    萧奕可是通过三宝太监的东厂密探,发现了太守拥兵自重的背后,多多少少有着五个亲王的影子。

    宁王萧战在兰州当地有着雅名,似乎很得人心。

    而其掌控的可是西凉铁骑啊!

    虽说,董琢到了江东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西凉铁骑,却也留下了一部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