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即,他提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观点,并以黄巾之乱的爆发为背景,详细剖析了暴政、乱政之下,民众只能铤而走险的结果。 在士族出身的荀彧眼中,有汉一朝,外戚、宦官,才是朝廷的毒瘤。至于暴民,根本不成气候,大多沦为豪门士族手中的工具。 这也与士族精英阶层很少背叛所属阶层,没有为农民起义提供智力支持有关,使得农民起义难成气候。因此,他对农民暴动并不重视。 当然,如果刘协逼迫太重,不难想象,这些士族豪强,也许会破釜沉舟,坚定地支持农民暴动,让汉家江山千疮百孔。甚至于,他们会直接出兵叛乱,逐鹿中原。 荀彧将他的担忧告诉了刘协。 刘协沉思片刻,颓然道:“此事,待白波贼和黑山贼伏诛后再议吧!” 值此诛杀贼寇之时,他还真不敢节外生枝,唯恐朝中官员里通外贼,致使剿匪大计付诸东流。 若是在有心人的破坏下,朝廷大军损失惨重,估计那些地方豪强会争先恐后,举旗造反。而他,可真是百死莫赎了。 更重要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府库空虚,太仓中的粮食,经过多次调用,几乎消耗泰半。他根本没有财力进行多线作战。 荀彧安慰道:“陛下,时局动荡,当以稳定朝堂为主。至于那些贪官污吏,不过是癣疥之疾矣。” 刘协苦笑道:“大树,蛀虫多了,等心烂了,就该倒了!” 听着这形象的比喻,荀彧低头默然不语。 是啊,大汉近百年来,一直在被各种祸祸,能够支撑到现在,已经可以算是奇迹了! 刘协叹了口气道:“荀令,平时要多留意些人才。大汉需要不停注入新鲜血液,方能将这朽腐之气荡除。” 荀彧躬身领命。 待荀彧离去,刘协起身,站在大殿门口,看着远处的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