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奥运开幕-《人间无为》


    第(1/3)页

    马速前世来这里游历时,13世纪的雅典城,还算比较繁荣,但也仅仅约20万人。

    卫城也存在,可建筑遗址所呈现出的功能,就是一座防御性城堡的功能而已,哪有什么精美的神庙建筑和绚丽的雕像。

    眼前的这个世界的“第一建筑”遗迹又是怎么出来的?只能是近代所为,一切才解释得通。

    大学生做小学作业,当然很轻松。所有雕像、建筑都是大理石,怎么能做碳14的鉴定?

    看起来,200多年前,制造这个遗址时,那些专家们,早就考虑清楚了。否则那些容易被现代科技断代的金属雕像,怎么会只存在传说中呢?

    马速也在想,前世所在的时空,自南宋后的历史轨迹,和这个时空完全不同。所以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有一定的差异很正常。但1000年之前的历史,应该相差无几。

    这是他亲身经历后,才初步明白平行时空的一点皮毛常识。

    也就是说,许多基本、常识性的历史事实,两个时空都应客观存在。但眼前的实例,让马速感受到了西方所谓史学家们动的手脚,很难在各方面做到自洽。

    想到这里,马速思维继续发散开来。

    中国5000年历史,几乎是一脉相承,从未断代。不像西方的历史,稍微客观分析,便存疑极多。然而,国内当前的教育,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例如,若问一名学生,全世界著名天文学学家有哪些?可能他们首先就想到的是哥白尼或伽利略。

    若再问中国的天文学家有谁?国内学生们,最多知道东汉的张衡、南北朝的祖冲之,元朝时期的郭守敬。

    而更早战国时期的甘德、石申等先辈,却很少有人知晓。

    甘德,战国时齐国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编制者,和木卫三的最早发现者。

    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后人把他与石申各自写出的天文学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石申,又名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开封人,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的中国人之一。

    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等。《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可惜,如此伟大的先辈,我们自己不记得了。可见,近现代西方掌控了话语权后,历史、文化对国内的侵蚀有多深。

    发散思维了这么多,现实时间也就2、3分钟而已,马速对今天的游览有些失望,再没兴趣仔细游览,起身下了卫城。

    原路出了山门,不禁回头再看了一眼。

    公平评价,且不论卫城是何时建造,其设计理念和建造水平,还是用功极深,总体还是算是一座有建筑艺术价值的遗迹,尽管年代并不久远。
    第(1/3)页